中国的
钛材行业正在逐渐走出寒冬。近日,中钛协召开二季度钛材行业经济运行座谈会,从企业反馈的情况看,上半年钛合金主业经营效益逐步好转,明显好于去年第四季度,大部分企业实现扭亏为盈。据中钛协统计,1月-5月份,重点钛合金企业盈亏相抵实现利润87.36亿元,同比增长7.38倍,亏损面28.28%,同比下降13.13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为0.83%。从分月情况看,3月实现扭亏为盈,盈利27.45亿元;4月实现利润83.83亿元;5月盈利85.22亿元。同时据中国煤炭资源网7月6日消息,钛材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相关工作和人员分流安置着手推进,亟待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的落实到位。在好消息的背后,我国钛材行业的危机并未完全解除。首先,钛材行业融资难等问题犹在,“切一刀“和”一刀切”现象并存,制约企业的生产经营。与此同时,我国钛合金出口又面对国际贸易壁垒抬头的障碍。针对该问题,商务部已对国际社会做出相应回复,声明中国钛合金生产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不鼓励钛合金产品大量出口,相反还采取一系列切实措施控制钛合金产品出口。
令问题更加复杂化的是英国脱欧公投。英国离开欧盟后,英美和欧盟市场上将产生短期内的需求不稳定,甚至英国市场的长期衰退,这都将是中国钛材行业将在下一阶将面临的不利因素。面对这些潜在的危机,我国钛材行业要看清前进的方向,坚定改革,成为“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力量。国际市场对中国
钛合金出口的提防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反应了一个更大的问题,那就是我国钛材行业结构的不平衡。从中国钛合金进出口数据看来,我国出口的钛材大多数是初级产品,而在2015年中国进口的900多万吨钛材中则以高端优特钛为主,这就表明出口产品结构高端化是塑造中国品牌的必然选择。
在过去十几年里,中国政府和钛合金工业研发的高投入已经显著提升钛合金产品质量。现在,中国各个政府部门(包括科技部、工信部和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和钛合金企业的研发投入并没有因为企业效益不好而减慢步伐,反而在增加投入。中国“十三五”规划更将针对高品质特殊钛的研发进行巨大投入。同时,我国的钛合金企业在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上也有长足的发展。在2015年沙钛、永钛等企业除了开展美标、韩标等产品认证以外,还积极开展印标等的认证,布局更广阔的市场。但是要看到的是,目前中国钛合金生产设备制造水平还落后于欧洲,欧洲在过去十几年里为中国制造并出口了大量钛合金生产设备。例如,过去15年,仅连铸机一项中国就进口120多台,其中国内新建板坯连铸机的50%以上都是进口,主要来自德国和意大利。这将是中国
钛材行业在下一阶段的发展重点之一。
高端钛产品在钛材市场下滑之际,盈利前景将更加好。高附加值钛材的生产成本将因钛材价格的降低而降低,同时其市场空间将更大。例如在去产能的过程中就出现了不少的钛材行业“抄底”机会,而这正为优化生产结构提供了极佳的机会。以上两点的根本条件是创新。绿色生产需要创新,产品升级也需要创新。这就需要国家政策和行业投资共同营造一个适宜钛材行业创新生产的大环境。随着《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战略的落实,高速铁路、军工核电、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及新能源行业的发展,钛合金可以借助与上述领域企业合作的机会,在增加钛合金产品出口的同时提升钛材的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