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受产能过剩的影响,
钛合金行业正在经历一场业绩寒冬,而上市钛企也未能在这场寒冬中幸免,截至去年三季度末,10家上市钛企中有6家钛合金企业亏损,占比超过上市钛企的60%。而在这些亏损的企业中,最为突出的特点是亏损金额大。以去年三季报为例,西北院亏损金额最小,但也达到了约7286.8万元。除此之外,剩余的5家钛合金企业亏损金额均超过1.7亿元。
虽然以宝钛为代表的部分钛企在行业寒冬中实现了盈利,但其业绩下滑也十分明显。诸如宝钛截至去年三季度末,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122亿元和 2.5亿元,分别同比下滑了约14.9%和55.01%。在分析认为,
钛合金行业的业绩寒冬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产能过剩。据分析师介绍,目前我国钛合金行业需求已经饱和,达到峰值,而市场对钛合金需求在下滑,但是钛合金行业的产能还在惯性上涨。诸如我国每年钛合金产能大约在12万吨,而国内的需求在7万吨,出口需求约1万吨,合计仅约8万吨,供需明显不平衡。
“宝钛产品技术含量较高,市场占有率也较高,导致其产品的议价能力较好,同时竞争对手也较少。”对于宝钛等少数企业能够逆市盈利的原因,分析师如是说。分析师同时表示,还有一些钛合金企业是因为资产负债率较低,加上成本控制得当,因而在行业寒冬中能够维持盈利,但业绩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值得注意的是,分析师认为,钛合金行业的寒冬并不是短期能够解决的问题。而光大证券也在近期的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钛合金行业自2015年下半年步入史上最困难时期,
钛价屡创历史新低、亏损屡创历史新高逼近折旧,从中长期的角度来看,钛合金行业进入了长期冰冻期。虽然管理层目前提出的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可能会对钛合金行业形成长期整体利好,但短期而言走出行业寒冬的概率并不大。“去产能、去库存的过程中, 难免会淘汰许多落后装备,同时部分安置员工的再转岗都可能对社会、企业造成一定的阵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