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国国资委系统监管企业效益同比下降6.2%,央企利润大幅下滑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全年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2%,上缴国家财政收入同比增长4.6%,106家央企99家实现盈利。尽管面临同样的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但是2015年前11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私营企业实现利润增长了5.2%,但国有企业却下降22%。在此次央企负责人会议上,国资委主任张毅也坦言,国企改革与发展将进入“阵痛之年”。
这种“阵痛”首先来源于金属、煤炭、石油、石化等行业中大量“僵尸企业”的存在,并且这类企业又主要扎堆于国有企业,因此,对于国资委来说,清理僵尸企业的任务较重。在A股市场,244家央企及其控股上市公司中亏损公司达到67家,占比27%。中石化控股的石化油服成为“亏损王”,201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亏损20.6亿元。而且宝
钛等上市国企也是亏损“重灾区”。资源性行业和重工业中的“僵尸企业”是导致国有企业利润下滑的主要“出血点”。张毅介绍,如果扣除石油石化企业,中央企业利润实际上是增长了7.5%。因此,在他看来,处置“僵尸企业”已经是绕不过的坎,是必须做的手术,要用今天的“小震”化解未来的“大震”。值得注意的是,国资委首次为清理“僵尸企业”划定了时间表。张毅表示,国资委正在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主体任务,到2020年前全面完成各项工作。对于下一步工作方式,张毅要求,央企集团公司是处置“僵尸企业”的责任主体,国资委将对重点企业实行挂牌督导,并把“僵尸企业”处置工作纳入监事会重点监督检查范围。李锦认为,国企改革主要是体制层面的改革,而在供给侧清理“僵尸企业”是结构层面的改革,目前已由单纯的体制改革向产权体制与产业结构“二重奏”改革转变。
对于清理“僵尸企业”,此前多位官员表示,要多重组少破产,要妥善安置职工,减少对社会的冲击,降低经济社会风险。推动国企兼并重组,也是本次央企负责人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张毅强调,加大集团层面的兼并重组,推动强强联合;推动专业化重组,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依托,通过股权合作、资产置换、无偿划转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同质化业务整合和细分行业整合。国资委突出三种重组模式,即横向的产业重组、纵向的链条重组和以龙头企业为中心的重组。在李锦看来,去年国资委发起6对12家央企的重组,实际上就是按这三种模式进行的,但是三种模式的归纳是第一次出现在国资委文件中。提升发展国企质量和效益,积极处置“僵尸企业”,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和推进国资委自身改革,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国际化经营,强化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以及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