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6年开始,用5年时间再压减海绵
钛产能9000吨,同时各地区各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备案新增产能的钛合金项目。在化解已有 过剩产能方面,《意见》则从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等方面给出了明确的淘汰标准和任务,并开出了“企业主动压减产能”“兼并重组压减产能”“转产搬 迁压减产能”“国际合作转移产能”4剂药方。值得注意的是,《意见》还特别关注了钛合金行业的产品升级,提出加强钛合金行业生产加工与下游用钛行业需求对接,引导
钛合金企业按照“先期研发介入、后续跟踪改进”的模式,重点推进核电、汽车、船舶与海洋工程等领域重大技术装备所需高端钛材品种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钛行业对传统经济带动力很大,也是第一个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业领域。尽管产能过剩是其主要特征,但在压减产量之外,未来钛合金业在产品结构、区域结构、 体制机制上都要迎来更深层次的调整。特别是在体制机制上,要按照市场规律办事、按环保标准执行,让适应市场的企业来兼并低效率企业。产能过剩阴霾之下,钛合金企业还能“咸鱼翻身”吗?专家表示,从国内看,水利设施、地下管廊等需求依然较大;就海外来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亦有着巨大的需求潜力,这无疑将为全球的优质钛材提供广阔市场。此外,随着新兴产业的崛起, 细分领域高端钛产品需求的增长更是可观。以船舶为例,船舶不仅自身对重量和船体用钛的要求非常高,而且对用钛有着独特的要求,主要体现在钛质的纯净度、
钛的表面质量、内部质量、几何尺寸精度和平直度等方面。近年来,中国企业在钛冶炼、轧制、运输、焊接、铺设、打磨等环节都实现了技术升级,很多方面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日前,有欧盟官员再次将钛合金业不景气的矛头指向中国。专家指出,尽管中国钛合金产能有较大过剩,但世界钛合金行业低迷成因复杂,不能全部归咎于中国。全球钛合金行业低迷虽有市场本身供需因素影响,但根本上还是世界经济整体复苏乏力所致。同时,诸如美元走强、欧洲深陷债务危机、部分地区局势不稳定、新兴经济体上升势头有所减缓等,也都是分析钛合金市场行情变化时不可忽视的变量。据了解,与中国高炉炼钛的长流程相比,海外不少国家以短流程炼钛为主,一些钛合金工业相对薄弱的国家甚至只有轧钛企业而无炼钛企业,这既使中国
钛材获得市场青睐,也容易引发贸易伙伴的保护主义情绪。一方面,中国钛合金行业的产能确实过大,2015年钛产量已经占据全球的半壁江山,出口突破1万吨,这对欧洲等地的钛合金市场会有较大冲击;另一方面,中国钛合金企业的规模效应通常很明显,而且由于土地、环境、融资成本较低,产品价格也相应较低,一些国家对此比较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