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钛工业从1954年开始起步,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取得巨大成就,中国已成为世界钛工业大国。尤其是在崛起期,在2001年前,中国海绵钛产量每年约为2500吨,仅占世界钛总产量的3%;然而,到了2008年,中国海绵钛产量接近5万吨,已占世界海绵钛总产量的30%,一举跃居世界第一位。在2001年前,中国
钛材产量每年约为2500吨,仅占世界钛材总产量的5%;到2008年,中国钛材产量接近3万吨,已占世界钛材总产量的20%,超过了欧洲钛材的产量,成为世界海绵钛第一生产大国和钛材生产第三大国。在这飞速发展的8年期间,其实在2004年底,我国海绵钛产能仅为4500吨。其中遵义钛业3000吨,抚顺钛厂1500吨,这时国内只有两家海绵钛企业。但从2004年末到2006年,钛价飞涨,海绵钛从4万/吨最高涨到28万/吨,依然供不应求,很多企业为争夺货源想尽办法。据了解,当时国内海绵钛需求巨大,产量无法满足相关企业生产需求,而宝钛集团的生产到了攻坚阶段,受到很大影响,不得不取消国内民用市场合同及出口产品订单,以满足军工用钛需要。
从2008年开始,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整个世界经济的“多米诺骨牌”开始倾倒。中国钛产业开始长期下行,海绵钛价格一路下跌,一级海绵钛的价格从8万元/吨,一路狂跌至4万元/吨,令钛企欲哭无泪。抚顺钛业停产,遵义钛业等多家企业大幅减产。从过去两年的数据看,2014年中国海绵钛产能达到15万吨,到2015年实际产能8.8万吨左右,实际海绵
钛的产量为6.2万吨,实际销售量5.8万吨。纵观全局不难看出我国海绵钛已严重产能过剩。产能过剩导致钛产业严重透支、稀薄了企业利润。“十二五”期间钛及钛加工企业纷纷感受到了市场劲吹的寒风,2014年、2015年几乎是全行业亏损。尽管国家先后几次出手收储海绵钛及钛锭,但仍然无力扭转产能过剩的势头。
当然,中国钛企不能迷失在这只是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一外在因素或市场无序发展、产能过剩这样的自我安慰中,必须意识到任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都来自于内部,要正视自身问题,正视中国钛产业快速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国钛企必须进一步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如何将产品由低端向高端发展,如何在细分市场中找到自己的市场定位,做精、做深、做专自身,谋求转型发展。对于钛材产业的未来发展www.lh-ti.com认为,钛及
钛合金加工行业被大众认为是朝阳产业,但就目前来看,从原料海绵钛到后期加工,总体产量呈过剩状态。如果企业面临着技术不够先进、生产不是全流程、市场价格不适应等问题,应当认真考虑是否要继续生产,将来能否进行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