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去产能化政策导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对
钛合金行业形成利好,但要使企业扭亏为盈,仍需假以时日。
影响一:钛合金价格筑底期缩短
从2015年12月至今,钛合金市场启动了长达2个月的震荡上行走势,
钛棒期货主力合约累计反弹幅度高达10.3%,为5年内罕见,对于“去产能化”政策的反应比较正面。仅以市场供需来看,基本面情况仍不乐观,记者调查到:北方几省的5家大型钛合金企业,目前的库存压力仍巨大,多类产品库存量停留在历史高位。为此,钛贸商的进货积极性仍在低位徘徊,“抄底”热情有限。而外围市场油价维持低位,大宗商品继续探底,也不利于钛合金价格回暖。有业内人士质疑去年12月初形成的数年钛价“低点”是否“铁底”。
但是,随着“去产能化”政策的落实,市场曙光已经出现,首先是南方沿海地区的钛贸企业已经不再大肆抛售;二是期货市场“抄底”做多的资金逐渐增多,对于远期合约的追捧比较明显。在2016年之前,市场对于“去产能化”的猜测非常多,但都没有落实到“量”与“时间”方面。
影响二:钛合金上市公司亏损额有望减少
从陕西省内钛合金企业了解到,由于钛铁矿石价格普遍走跌、油价下跌导致全球物流成本继续走跌,
钛合金生产成本已较往年普遍下降,目前国内钛棒生产成本约在135~145元/KG徘徊,距离目前的现货市场价格高出不到10%。理论上来说,只要2016年的钛合金平均价比目前的价格高出10%以上,钛合金企业就有可能实现盈利。
钛合金企业要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前期库存产品数额高昂,均是在较高的成本上生产的;二是螺纹钛只 是钛合金行业的主力产品之一,其余多类钛合金产品的售价比成本价格更低。从宝钛的不佳业绩来看,主营业务经营状况的改变,很难指望短时间内的钛价小幅度反弹(反弹幅度在20%之下)来实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推进进程,首先促进产能淘汰,再者促进行业升级,在此期间促成大量的钛合金企业兼并重组、资产并购行为,减少恶性竞争, 提升企业的长线业绩。理论上来说,对于多数大型、中型钛合金企业,2016年的亏损额较可能因此而减少。
通过“强制淘汰”和“引导淘汰”两种 方式解决。前者将通过《环保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以及安全生产、能源利用、技术方式等行业文件来限定。一些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政策要求的钛合金企业将被强制关停淘汰出局。而政策引导淘汰的,主要是已经主动退出市场,或者不符合地方发展规划,需要搬迁改造,以及主动进行兼并重组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