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上主要
钛材生产国中,日本自身无航天工业,因此下游应用中航天航空需求量不多;美国由于其强大的航空、工业事业,与此相关的应用占总量的80%;俄罗斯主要业主要用于航空领域,占比约为60%。反观我国,钛材主要应用于中低端领域,而在航空航天方面的应用只占总量的16%,远远低于其他国家的利用占比。随着中国在航空航天领域的高速发展,无论是民航领域,还是军用航空航天领域,都存在着对高端钛材的巨大需求,未来下游需求占比将向美国、俄罗斯等国家靠拢,增量可观。综合来看,由于供给端去产能进展显著,需求端疲软局面有望改善,生产成本不断攀升,预计未来海绵钛价格将稳中有升。
从供给端来看,2013年起,中国海绵钛产业逐步走入去产能阶段。到2015年,海绵钛产能比前两年大幅降低了50%,降至88000 吨,基本回落到2009 年水平;与之对应的是,产量连续两年同比分别下降16.44%和8.54%,产能利用率上升至70%以上,产能过剩局面有所缓解。从需求端来看,近几年国外需求持续疲软,净出口量不升反降;国内需求同样不振,但消费量下滑速度略小于生产量,使供需结构得到略微改善。从产业链下游来看,
钛材需求潜力旺盛。尽管近年来钛材在传统的化工、冶金、电力等领域的用量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减少,但在航空航天、医疗等高端领域,却迅速增长,尤其是航空航天领域的需求增长幅度在2015年达到41.2%。
钛合金去产能,不区分企业所有制性质。指导意见相关的8份具体配套政策文件,也即将由相关负责部门起草完毕,配套政策涉及财政、银监、环保、安监、土地等内容。1万到1.5万吨的钛合金去产能目标,将通过“强制淘汰”和“引导淘汰”两种方式解决。前者将通过《环保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以及安全生产、能源利用、技术方式等行业文件来限定。一些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政策要求的钛合金企业将被强制关停淘汰出局。而政策引导淘汰的,主要是已经主动退出市场,或者不符合地方发展规划,需要搬迁改造,以及主动进行兼并重组的企业。除此之外,从之前我国去产能的经验和国际上通行做法看,去产能的具体方式主要有兼并重组、破产清算、产品和技术转型升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