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钛合金产业链绝大部分处于产能过剩

整个钛产业链各个环节,由于前期产能扩张过快,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其中钛白粉由于海外需求恢复目前处于供需紧平衡状态,海绵钛产能过剩严重,传导到下游使得钛锭的产能也有剩余,但是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高端钛材由于需求增加而处于紧俏状态。

钛白粉:截至2015年,我国钛白粉的产能达到了360万吨/年,约占全球产能的一半。行业的长期低迷促使国家加速淘汰落后产能,2016年首次出现产能下降。据钛白粉协会统计,2016 年全国钛白粉总产量259.72 万吨,销售总量247.85 万吨,由于海外欧美地产行业复苏带来海外钛白粉的需求改善和钛白粉出口量大增,市场总体处于供需紧平衡状态。钛白粉价格从2016 年年初至今涨幅超50%。

海绵钛:统计规模以上企业的产能,2012年海绵钛产能达到峰值,约14.85万吨,当年产量8.15万吨,表观开工率仅为54.8%,产能严重过剩,海绵钛价格持续走低,整个行业进入自主去产能的阶段。近几年来,落后产能加速淘汰,自主去产能逐渐见效,到2016年底大约还有12.5万吨。2016年海绵钛实际产量约6.55万吨,现有行业产能利用率不足53%。尽管由于上游矿产价格和原材料Mg价格上涨导致海绵钛价格出现稳步回升,从4万/吨逐渐上涨到了7万/吨,但在现有价格水平下,半流程海绵钛企业仍处于亏损状态,而全流程企业因为氯气腐蚀性强,氯化系统复产成本相对较高,可能会占到新建产线投资的近一半,总体而言海绵钛企业尚无明显复产动力。因此,海绵钛虽然价格上涨,但是主要是由于成本驱动,需求端并没有明显改善,后续自主去产能仍将继续。

钛锭:海绵钛价格上涨,但并没有向下游传导,钛锭价格没有出现联动上涨,最主要原因是钛锭库存量较大。海绵钛生产有氯化过程,如果生产线停工会导致设备内部氯化腐蚀,重新恢复起来成本高昂,所以大企业在产能过剩时仍然维持生产线的运行,多余的海绵钛都通过熔炼成钛锭储存,市场上低端钛锭的储量非常大,所以民品钛材的价格还是在很低的水平。国内民用钛材需求主体在化工,集中在两碱一盐,随着国家对盐业垄断的放开,近两年盐业投资会有一波小高峰。但在需求量更大的两碱业务中,由于玻璃、水泥等传统产能的过剩,对碱市场用量下滑。因而总体钛下游化工领域需求相对平淡。

高端钛材: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海洋和医用为代表的高端领域。在航空领域,钛合金是制造飞机骨架、起落架、紧固件等结构件以及发动机风扇、压气机盘江和叶片等的主要原材料;航天领域,钛合金则主要用于制造火箭发动机和人造卫星壳体、燃料箱、压力容器、起落架等;在船舶海洋领域,钛合金重点应用于潜艇耐压壳体、螺旋桨、喷水推进器、海水换热系统、船舶泵、阀、装备基座等;在医用领域,钛合金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被广泛用于生产人工管件、人工植牙、心脏起搏器、心血管支架、手术器械等。近几年来,由于航空航天、舰船等领域的蓬勃发展,高端钛材的需求逐年提升,成为支撑相关钛材生产加工企业维持盈利的主要贡献者。

纵观整个钛产业链,绝大部分环节处于产能过剩局面,价格持续低谷徘徊,倒逼行业自主去产能。类似海绵钛、钛锭、其他低端民用钛材的下游应用市场总体趋于平淡,因此总体需求在未来几年内不会有显著的提升。钛合金的主要增量将来自于航空航天等领域带动的高端钛材需求的上涨。

导航栏目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电 话:13629178584,0917-3417552

手 机:13629178584(微信同号)

传 真:0917-3417552

邮 箱:bjlhty@163.com

地 址:宝鸡市下马营旭光工业园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