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80年代初,国家将研发高温
钛合金TC11列入“六五”科技攻关项目。TC11钛合金是一种重要的航空和宇航材料,具有屈服强度高、疲劳强度大等特点,可在500℃以下的环境中长期使用。当时,中国正在制造的两种新型歼击机必须要用到它。但考虑到时间紧、研发难度较大,当时国家计委已经批准用500万美元进口这种钛件。
曹春晓想,外国人能干的事情,咱们中国人也能干!于是,他率领课题组开始进行研究。经过3年的反复实验和论证,他创造性地提出高低温交替锻造工艺,这种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的新工艺,使TC11钛合金材料和模盘锻件的组织性能直接追平国外同类产品,并在一些关键指标上有所超越。由于及时研制成功,进口计划停止执行,曹春晓等人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资金。1987年,曹春晓因在TC11钛合金项目研究中的巨大贡献,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01年,历经了近半个世纪的研究生涯后,曹春晓又被授予了我国航空领域的最高奖项——航空报国金奖。
1965年冬,在四川成都航空发动机厂,曹春晓课题组研制出的TC4钛合金叶片已装在航空发动机上准备试车。但是有一位厂领导仍对这种新型产品的可靠性十分担心,打算将它拆下来。因为一旦试车失败,破碎的钛合金叶片会把后面的一系列叶片及其他零部件打坏,近百万元的发动机将会毁于一旦。但是胸有成竹的曹春晓并没有退却,他找到厂领导反复做工作,最后,领导被说服了。试车开始,一分钟、一小时、一天过去了……发动机始终运转正常,各项测试数据完全符合设计要求,我国由此揭开了航空发动机用钛史上的第一页。此后,曹春晓等人又继续努力,将TC4钛合金叶片的应用扩展到五六种机型中,大大推动了我国空军装备现代化的步伐。
钛棒对于一个国家的国防来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所有的飞机中,钛合金在航空材料中至关重要。曹春晓就是中国航空工业钛合金研究和应用的创始人之一,五十多年来,曹春晓从未疏离过自己的“阵地”。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的工龄几乎可以用‘钛龄’来度量。”2001年的钛合金材料代换飞机零件上获得35%的减重效益,并将通过钛合金材料达到减重40%的目的。事实上我们可以使钛合金材料后撑杆的重量降至4.2千克,但我们在首次试飞时采取了比较保守的态度,他对这种材料的远期应用前景十分乐观,"在批量达到1000件的时候,钛合金材料较之相应的300M钢起落架零件成本降低15%,由于我们采用高压树脂注射,因而对零件尺寸没有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