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钛又名钛白﹐是一种白色的无机化工产品﹐由钛矿石化学加工而来。由于二氧化钛在涂料﹑塑料﹑造纸﹑合成纤维﹑印刷油墨﹑橡胶﹑搪瓷等工业领域的重要用途﹐其消费量已成为经济学家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生活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
二氧化钛为粉末状的多晶型化合物﹐有板钛型﹑锐钛型和金红石型三种晶型存在。板钛型极不稳定﹐没有实用价值。工业上主要利用后两种﹐它们同属正方晶系。二氧化钛的折射率(金红石型为2.70﹐锐钛型为2.55)在所有白色颜料中最高﹐因此具有最优异的颜料性能。
二氧化钛的化学稳定性好﹐无毒﹐不溶于水﹑稀酸﹑有机溶剂和弱无机酸﹐微溶于碱和热硝酸﹐长时间煮沸才能溶于浓硫酸和氢氟酸。二氧化钛能强烈吸收紫外线﹐生成活化物质。这种活化物质能促使应用体系(如涂料﹑塑料等)中的有机物降解﹐影响使用性能。为了消除这种光化学活性﹐现代二氧化钛颜料都需经过表面改性处理。
沿革1908年法国人AJ罗西首次在美国用化学方法在实验室制得了比较纯的有遮盖力的二氧化钛。 1912年罗西与LE巴顿合作﹐开发了含二氧化钛25%的钛复合颜料的工业化制造技术。为了利用这项技术﹐美国专门组建了钛颜料公司。该公司于1916年在纽约州尼亚加拉瀑布城建厂(于1919年正式生产)。与此同时﹐挪威人G.耶布森和P.法鲁普也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工作﹐并于1912年开发成功二氧化钛的制造技术。 1916年挪威的钛公司成立﹐在腓特烈斯塔建设了一座年产1kt的复合二氧化钛颜料厂。 1923年﹐法国唐-米卢兹公司开始用硫酸法生产纯度96%~99%的二氧化钛。
1941年美国市场上出现了金红石型二氧化钛。 1959年杜邦公司向市场上供应了由氯化法生产的二氧化钛商品﹐这标志着二氧化钛制造技术的飞跃。世界二氧化钛产量发展曾十分迅速。 1920年仅为1kt﹐1925年为5kt﹐1974年达到2.5Mt。其后﹐由于受能源和环保等因素的影响﹐产量下降。自1984年以来﹐国际二氧化钛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二氧化钛的生产属于高度技术密集型精细化工﹐生产难度大﹐迄今世界上只有20多个国家约40家公司生产。 80%~85%的生产能力集中在西欧﹑北美和日本。中国二氧化钛的工业化生产始于50年代﹐目前主要采用硫酸法和氯化法生产锐钛型二氧化钛及少量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硫酸法能生产锐钛型和金红石型﹐氯化法只能生产金红石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