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4至5日,由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集团主办的“2015有色金属矿山环保高层论坛”在南宁落下帷幕。来自全国科研院所、矿山企业、业主单位、修复工程承包商、设备制造商等200多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多年来,通过对低品位、难选冶矿和共伴生矿及尾矿资源等综合利用的技术攻关,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在综合勘察、综合评价、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而且也已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理事长,中国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原巡视员陶庆法在谈到矿山环境中指出,现在全国矿山废水产出量年均为60多亿立方米,其中矿坑疏干排水每年产出量为43亿立方米,每年排放量达37亿立方米。“三废”排放对矿区水体和土壤环境保护及地质环境稳定构成威胁。矿产资源开发产生的大量废气、粉尘以及产生的酸雨,严重污染了矿区周围的大气环境乃至水土环境,尤其以煤炭和硫化工矿山最为严重。 根据2014年底www.lh-ti.com显示:全国矿山开发占地177.50万公顷,正在利用的矿山开发占地面积约为50.2%、废弃矿山开发占地约为45%,已恢复治理矿山面积约为4.8%。2014年底全国矿山复绿工程已经完成全国总量的11%,正在完成占全国总量的14.08%,未复绿的74.94%。我国复绿任务艰巨、潜力巨大。
结合当前我国矿山的实际发展情况,陶庆法认为今后应重点在以下六个方面做出努力:
1、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法规建设,出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条例。
2、完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科学、有序、分期分批地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
3、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长效机制和制度。建设和完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方案编制、保证金、生态补偿等制度。
4、加强“绿色矿山”建设,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相协调。
5、加强国家矿山公园建设,以点带面促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
6、加强采矿用地方式改革:供应方式、现行审批制度、补偿方式、退出机制等改革。
对于我国有色金属矿山环保工作而言,2015年既是“十二五”到“十三五”的过渡时期,也是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尤其是新《环境保护法》的实施,让有色金属行业再次成为了业界关注的对象。如何做好相关的环保工作,又能让行业得以持续健康的发展,在本次召开的论坛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原会长、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理事长康义,中国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原巡视员陶庆法,中国环境保护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主任副主任胡华龙等17名专家围绕““新经济常态下,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对有色金属矿山环保促进与提高”为主题进行了交流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