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0年代我国开始制造
钛制压力容器以来,一直遵循着焊丝成分与母材相同的原则。1970年我国制定的第一批正式的钛材标准中,YB764-70((钛及钛合金焊丝》标准中就规定其化学成分与变形钛及钛合金材料的牌号成分标准YB761-70((钛及钛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相同,实际上YB764-70成了普通的结构丝材。
1983年钛材标准统一修订成国家标准时,干脆取消了钛焊丝标准的名义,而制定了GB3623-83《钛及钛合金丝》标准,标准规定“丝材的化学成分符合GB3620-83(钛及钛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的规定”,即化学成分完全和其他变形钛及
钛合金材料一样。GB3623-83中规定:“本标准适用于耐蚀零件、电极材料和焊接材料等用途的钛及钛合金圆形丝材”。即明文规定将普通结构
钛丝材用作钛焊丝。
直到1999年1月以前,国内根本就没有杂质成分低于普通钛材的正规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钛焊丝标准,基于这样的情况,国内钛制压力容器基本上都采用了杂质成分与母材相同的普通钛丝材充当钛焊丝(进口钛焊丝除外),许多制造厂干脆从母材钛板上裁条作为钛焊丝。这样使得我国钛压力容器的焊缝塑性和韧性比母材低得多,致使钛制压力容器的焊缝开裂成了钛容器的主要失效形式,有时钛容器在制造过程中就产生了焊缝开裂,制造厂钛焊接接头的弯曲试验通不过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应当说,从钛材标准上看,我国生产的钛材无论在化学成分或力学性能均已基本上达到了国外钛材的先进水平。但却没有真正的钛焊丝标准与产品,用钛结构件丝充当焊丝,使我国钛焊丝处于世界最低水平。钛焊丝用量大约仅占钛材用量的2%,就是这2%的低质量的钛焊丝降低了整个钛压力容器的塑性储备,大大拉低了我国钛制压力容器的质量水平。对于钛压力容器的用户而言,钛制压力容器的投资成本终究很高,采用低质量钛焊丝并不会使一次投资的费用节省多少,而却得到了低质量的钛压力容器,应当说,经济上是非常不合算的。
1999年2月1日开始实施的GB/T3623-1998((钛及钛合金丝》代替了GB3623-830标准中将钛丝分成了结构件丝和焊丝两类,结构件丝的化学成分仍和其他变形钛及钛合金材料一样按GB/T3620.1-1994《钛及钛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焊丝则另订了一个化学成分,其杂质成分都比GB/T3620.1-1994稍低。很明显,此标准中的焊丝杂质成分仍然比美、日等国钛焊丝标准中的杂质成分高得多。中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钛制焊接压力容器”标准起草组认为:GB/T3623-1998中的钛焊丝仍然不能满足钛制压力容器用钛焊丝的要求。为满足我国钛制压力容器的要求,应当制订杂质含量更低的《压力容器用钛及钛合金焊丝》标准,此即为本标准附录D制订的必要性。
国外各主要工业国在钛材标准之外都制定有杂质含量比
钛材低得多的钛棒标准。如:
①美国焊接学会标准AWSA5.16-1990,美国军用标准MILR一81588B;
②日本I业标准JISZ3331-1988;
③德国标准DIN1737-1984;
④俄罗斯标准POCT27265-1987等。
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在其制定的《锅炉及压力容器规范》ASME-1998(已成为美国国家标准)中已制定了压力容器专用标准SFA5.16((钛及钛合金填充丝和焊丝》。这是在AWS.A5.16-1990的基础上,将压力容器不用的牌号删去并稍加修订而制定的,此标准为世界各国的钛制压力容器行业所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