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管表面轧制由于轧机在此处有较大的弹性回复存在,钛管承受的压强骤然变大,这时钛管被弹性压扁,同时轧辊仍然在转动,与钛管相接触的线接触区在轧辊的摩擦下向后运动,而轧机的送料小车却将料挡住,造成轧辊在钛管表面摩擦,从而形成鱼鳞状摩擦痕。在孔型的侧壁由于开口的存在,孔型没有与钛管相接触,所以没有形成摩擦。仔细观察缺陷确实为纵向摩擦条纹。这就进一步验证了分析过程的正确性。
辊的间隙在过了精整段后有一个较大的回弹。察看孔型的安装,要求位置正确,安装的垂直度、水平度、位置度都较好,轧辊齿轮选得合适,轧辊齿轮和齿条之间的间隙在设计要求范围内。在轧机的运转过程中,没有发现异常现象,润滑及轧机的动作符合设计要求,说明设备调整没有出现问题。该规格钛管材轧制工艺为少45mmX6mm~少35mmX2.5mm,在其它轧机上均可以顺利轧制,使用的钛管坯料规格、批号均相同,说明该轧制工艺没有问题。www.lh-ti.com察看钛管材的变形锥体,发现变形锥体部分在定径段末段出现了鱼鳞状缺陷,而在锥体的其余部分,
钛管表面较为光滑,说明问题出现在定径段末段。接着察看轧辊,发现在定径段末段出口处与回转段交界处,孔型曲线的脊部出现较严重的摩擦痕,而孔型的开口处却没有。在孔型的其余部位均未发现摩擦痕迹,进一步说明问题出现在轧辊上,而且是这个部位。
进一步检查孔型定径段末段出口处,发现在定径段的出口处,孔型曲线有一个突然的变化,在2mm的长度内,孔型直径就从35mm变为45mm,而45mm就是回转段的曲线直径。由此认为问题的原因:在钛管轧制的过程中,钛管始终与孔型脊部呈一个马鞍形的面接触。这时因为孔型在设计时从钛管的入口处。从以上分析来看,问题主要出现在设备和模具上,可是设备的行程现在是不可调的,现在只能在模具上考虑做一改进,设备局部调整给以配合。经过分析设备考虑了以下两个方案:
1.设备不作任何改动。既然在定径段末段出口处与回转段交界处,由于出现一个曲线的突然变化而导致摩擦痕的出现,就从定径段末段出口处开始,首先将孔型定径段末段出口处直径抛大为45mm,然后向孔型的定径段延伸,抛出一个孔型脊部逐渐变大的区段,这一区段必须与定径段相切,而且必须尺寸精确、对称,否则还会出现摩擦痕。而且这样做会导致本来很短的定径段(90mm)更加变短。
2.
钛管出现摩擦痕的原因是由于与钛管材相接触的区域由马鞍形的面接触变成线接触而出现的,就让孔型在前死点的时候始终保持与钛管材面接触,但是轧机的运动方式为前死点回转,保持面接触必然会影响轧机的回转。所以必须将轧机回转电机的回转信号与轧机送进电机的送进信号同时引到后死点,让回转和送进的动作在后死点同时进行,轧机在前死点不作任何动作。由于回转和送进的信号是由与轧机曲柄齿轮相连接的磁性接近开关所给的,两者相隔180°。所以只要将两个磁性开关的夹角变为0°,并在轧机PLC中给以重新设定就可以实现回转和送进的动作在后死点同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