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
钛行业面临产能严重过剩、环保压力愈发沉重的挑战和压力,正处于适应新常态、加速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时期。对此,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干勇认为,在此大背景下,钒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还有许多路要走,在向低成本钛及钛制品制备、
钛材的大规模应用领域发展时,应注重向中高端产品为主的钒钛经济发展。www.lh-ti.com指出,发展新型钒钛材料,应该做好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顶层设计,集聚更多智慧和力量抢夺中高端科研高地,通过成果转化,带动整体产业的发展。同时,需要进一步利用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等现代技术,建立起“互联网+钒钛产业”的发展新模式,用科技引领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向中高端技术发展。
钒钛产业链条不断延伸,这是市场的需要,也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当前,钛材应用由航空用钛材向非航空用钛材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冶金工业部副部长翁宇庆说:“近年来,中国海绵钛及钛材产能不断增加,产量在增长一段时期后进入到相对稳定的阶段。我国钛消费以非航空业为主,在化工、电力、冶金、烟草等领域使用。主要是耐氯碱、海水淡化、石化等耐腐蚀方面使用,军工(航空)、建筑、汽车需求持续增加,钛-钢复合板增长迅速,年产达5000吨以上。”“供给端的资源要流动到最能发挥其优势的领域,钛材抗海水腐蚀性能优势明显,钛产业要大力开拓海洋市场。”干勇说。未来5到10年,舰船制造、海洋工程、海水淡化对钛合金的使用将出现爆发式增长,大有机会。
在钛合金相对较高的成本当中,真空熔炼及加工占总成本的60%。同时钛加工材利用率低(
钛棒一般为5%,
钛板约50%)也是造成钛合金高成本的一个重要原因。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赵永庆认为,扩大钛合金应用领域,根本问题在于降低其生产成本,钛的提取冶炼工艺和生产加工工艺仍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阶段。降低成本,加快研发金属钛提取新流程。“国内钛材多年来实际产量始终徘徊在5万吨左右,为何量上不去?”与会专家普遍认为价格贵是最主要的原因。干勇表示,解决问题还得从供给端找答案:“降低钛材成本。”但钛材价格如何降却是一大难题。为研讨中国钛锆铪工业发展的方向,推动中国钛锆铪工业的升级转型,特别是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如何抓住“一路一带”的建设机遇,大力推广金属钛锆铪的应用,把中国钛锆铪工业做强做大。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钛锆铪分会定于12月24日~25在北京召开2015年钛锆铪行业市场分析与应用推广大会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钛锆铪分会第六届会员(换届)大会。
钛在地壳中的储量丰富,但钛的生产工艺中真正实现了工业化生产的仍然只有Hunter法和Kroll法,由于现行Kroll法生产成本过高影响其应用。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校长助理朱鸿民表示,钛提取冶金工艺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阶段,这使得新型钛提取冶金工艺的研究将大有可为。根据钛耐腐蚀的优势,钢铁研究总院工程用钢研究所副所长苏航则建议,可以考虑加大
钛合金产品在石油化工管线领域的运用。在当今新材料领域,钛被誉为具有战略意义的“太空金属”、“海洋金属”和“第三金属”,是发展航空航天、新能源、节能环保、先进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基础材料。我国在“十三五”规划中,已把发展钛材料作为国家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扶植对象,政策的支持为钛业提供了发展机遇。